學會刊物

Publications

台灣醫檢雜誌 - ALL ISSUES



台灣醫檢會報第18卷第2期 Bulletin of Taiwan Societ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Vol.18 No.2, 2003

特別報導 

淺談「實驗室認證」

CNLA 秘書處 石兆平

【Abstract】
中文摘要
上個月收到「醫檢會報編輯小組」的來信,希望我能以輕鬆的口吻來談什麼是實驗室認證?其實在國內推動醫學實驗室認證的前輩很多,包括台大高全良教授、三總戚偉明醫師、署立台北醫院趙崇良副院長、馬偕謝文祥主任及長庚孫建峰醫師等。他們可以廣汎的從專業層面,談醫學實驗室為何需要第三者認證,或制度層面的分析比較台灣的CNLA與美國的CAP。在與「醫檢會報編輯小組」討論後,決定換個角度,從基層的認證工作的角度,來談談什麼是實驗室認證,及過去一年中在推動認證訓練課程中,所接觸的醫檢師,對於導入認證的常見疑問及普遍心聲。
在國內,推動工業界實驗室認證工作可以回溯至1990年,在當時,由於CNLA剛成立,許多實驗室並不曉得什麼是認證(Accreditation)。加上當時國內對於檢驗報告的認定,是以公權力為主要考量。因此由政府單位或學術單位出具的報告,由於其立場可能較無利益色彩,進而成為實驗結果的保證。然而公權力並不完全代表公信力,實驗室能力的認定應該是透過一個第三者評鑑制度,因此第三者認證(Third Party Accreditation)的觀念慢慢開始受到大家的重視。各式各樣的認證或驗證活動開始進入到生活中。其中,比較為大家熟悉的是ISO 9000品質系統驗證(Certification)、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驗證,及實驗室認證。雖然都是採第三者評鑑方式予與認可及授證,然而許多人仍常分不清楚which is which,將認證與驗證誤用的情形就時有所聞。
其實,認證一詞的觀念可以簡單的從信用卡(Credit Card)加以延伸,發卡銀行為了確認持卡人的信用狀況,必須做授信(Accredit)的調查,以確認持卡人償債的能力。因此運用第三者方式,確認一個組織或是一個人,是否有能力執行特定的工作就稱為認證(Accreditation)。
因此,簡單來說實驗室認證是實驗室的勳章,在 2000年底,CNLA成立了醫學測試認證領域,並由具有醫事檢驗背景之廖志恆先生擔任認證領域負責人,負責認證規範之建立,開始將實驗室認證的領域由工業界延伸到醫學界。在衛生署中部辦公室的支持下,所屬多家署立醫院檢驗科也通過CNLA認證。在今年,CNLA更將認證的對象,擴展到第一家醫學中心-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所屬的檢驗室,在張建國醫師及施木青主任的領導下,所認證的科室及項目更是國內之冠,加上已有開業檢驗所及臍帶血銀行提出CNLA認證,也使得參與CNLA認證的實驗室更多元化,
雖然,在短短的2年中,CNLA在醫學實驗室已有認證的實績,從不同屬性的實驗室紛紛加入認證,也似乎可以預見國內推動醫學實驗室參與認證已是未來一個趨勢。然而,對於國內大部份的醫院及醫檢工作先進及同仁,在面對精簡的人力及繁重的工作,要導入認證的工作是有實質上的困難。最常見的問題,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
1.如何建立符合認證要求的品質及技術文件,尤其是在缺乏標竿學習的情況下,如何瞭解認證規範的內容及加以應用到實務工作,並完成認證前所需文件,是大家最頭痛的問題。
2.在辦理CNLA 訓練課程時,來自於各種不同規模大小的實驗室的同仁,大家在課堂上解讀同一份CNLA認證規範時,亦會常常質疑是否對於不同規模的實驗室,可以同時適用相同的條款?以及部份認證條款的要求,在國內的大環境有實務的困難,例如委外代檢的安排、量測追溯性或量測不確定度等。
3.許多醫檢同仁會質疑,從事醫檢工作多年且已取得國家考試合格,對於其擔任工作的能力已有充份的認定,加上目前的檢驗大多使用自動化儀器,且有例行的品管,為何需要參加第三者認證?
4.目前國內健保的給付,並未要求檢驗項目如同美國CLIA法案要求採強制性認證,未取得認證通過的實驗室無法申請給付。因此在國內,面對院方高階對於參與認證效益的說明上,如何以經濟觀點來說明參加認證效益呢?
其實,這些都是很好的問題,但也是很難回答的問題。即使像美國這樣先進的國家,以CAP為例,從1967年開始提供實驗室認證(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Programme;簡稱LAP),到CLIA法案通過認證的要求,也是經過一條漫長而辛苦的路。而其間各個技術團體及學會的參與,及過程中的討論及共識,是使得認證工作能從荊棘中開出花朵的重要階段。
所幸,在國內由高全良教授所領導的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學會,及戚偉明醫師所領導台灣臨床檢驗標準協會,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,並且提供CNLA許多的支援。包括成立醫學實驗室訓練工作小組,希望透過一系列的課程來推廣認證的工作。以及辦理屬於醫學實驗室領域的論文發表會,到現在有讀者在醫檢會報中討論認證,希望一步一腳印的建立成熟的認證環境。
面對國際間於今年2月15日通過ISO 15189「Medical Laboratories –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」為醫學實驗室管理的國際標準的挑戰,我相信認證工作已在國內醫學界開始萌芽,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醫學實驗室、及專家學者們能參與認證工作,使得認證工作可以生根及茁壯,讓我們能為服務都進步。
關鍵詞:
Abstract
Key words: